陈情表读后感500字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篇2
一开始,李密认为,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辉之中,人人讲孝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是晋武帝的圣明,晋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转,提到祖母刘氏,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作者内心感情的潮水,通过前面文字的铺垫、蓄势,已涌动达到顶峰,对祖母刘氏的依恋与不舍,对祖母刘氏的真诚的爱,流露得深沉、真挚、自然,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堪与日月同辉,感天动地,摇旌万物。深怀一颗孝心、以孝恩泽天下的晋武帝怎不为之动容。
当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了心愿后,他的坚若磐石的承诺,彻底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当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后,李密会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献与国家。极有分寸,合情合理,难以拒绝。“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倘若陛下能满足李密的尽孝要求,李密愿肝脑涂地,报答皇帝的恩情。赤胆忠心,天地明鉴。 李密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们折服于他过人的说服能力。他用一颗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动人。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篇3
本文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文主要申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说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依赖,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晋书》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文章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篇4
有些感动,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读《陈情表》,给我的便是这样一种感受。
读第一自然段,他命运如何坎坷,我不同情;读第二自然段,他选择如何艰难,我不同情;而读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却无法不为之动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读到这里,我知道,作者早已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祖母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点一点离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换取一次报恩的机会。
亲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它常始于相依为命,而终于倾力报恩。《陈情表》,便是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伟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篇5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 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500字篇6
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讲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将作者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在忠孝两难全时,作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孝治国吗?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示着情的存在。古时早就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头土壤的感恩,只同时也是为自己明年的绽放的铺垫。
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安详的社会中,不穷,我们如图古人般生当有陨首,死当结草。我们为何不能如古人那样以孝为先?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融入这个大千社会吧!子女孝顺父母,这是法定赡养的义务,是我们身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彰显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标签。无论你曾经做得如何?物质赡养的如何?已成过往。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沉浮如电火石光,盛衰起伏,变幻莫测。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可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为什么榜,我们展示“孝”,并让“孝”落到实处,怀着孝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