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学习心得 > 读书心得 >

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

时间: 小龙 读书心得

“读书”一听到这个词多么熟悉啊!喜欢读书的人就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怎么回事。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书中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不读书呢?

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精选篇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课程、新标准、新的教育教学论,这必然会引发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的一系列的新变革。新课改为对教师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我,尽快转变自身行为,从以便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变化。

学习型社会要求社会成员都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遣队,应率先实现专业化。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新的工作能力、高度的教育智慧。就是自己“知识垄断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就是应自主的、能动的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校学生生活中积极地阅读学习拓展的教育眼界,实现反思自我提高,向同事、向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行动研究积累教育教学质智慧。况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教师应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必然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念。为了实现这一念,就是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骑要尊重那些后进的学生。山中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在上他们的独特性、善意、质疑和超越,哪怕是微小的成绩。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促进、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重点在于帮助: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寻找利用学习资源、涉及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格,进行自我评价。帮助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是一种激励。目的在于促进。通过多种形式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科学和人文素质。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通过学生、同事、家长、“超自我”等视角,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自觉、及时地反思,是教学高质高效进行的保障,是教学经验论化的途径。

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精选篇3)

我总以为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也许拨开书页,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灵魂,这个灵魂时常躲闪,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浅难以以厚薄而论,因为它们载负的无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时常想着一本书的力量,纯粹的文字却冲击人的视听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灵,撞击思想,潜入意识。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盼——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最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望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留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精选篇4)

记得的几年前曾读过一位老师写的教育随笔《每一株小草都有芳香》,文章是今年的第一场暴雪为背景,让学生购买清雪工具为主线展开,叙述一位教师对一个成绩很差的孩子的重新认识。在寒冷的冬天,一个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放学后顶风冒雪用一辆简易的手推车为班级买回了几件清雪工具,让他的老师心中暖意盈怀,陷入沉思。

每次大雪的清晨,班级门前的扫雪队伍中,一定有他的身影。去年冬天,那么频繁的降雪,每周要扫雪两三次,他从未缺席。每次交代买东西,他总是认真负责。去年买炉具,就是他一手承办,质优价廉。

每次劳动后,当老师对他微笑时,他开心的笑容……此这位老师想起了一句话:每一株小草都有芳香。

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师,他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善于反省自己的教育观。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又有多少老师关注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呀!

场景一:运动会上一位身强力壮的“差生”看到自己班级的同学过到终点后摔倒在地,他马上冲过去把同学扶起后背到班级……

场景二:音乐欣赏课一位语文数学学习很差的孩子,非常专注的听讲,认真地为同学作示范,大胆的表演……一改语文数学呆若木鸡的表情。

场景三:一位纪律、学习双差的淘小子,放学时主动搀扶一位腿脚不灵活的低年级学生下楼梯。听孩子们说,这个淘小子不止一次帮助过有困难的低年级小同学了。

不知你们是否也留意过那些成绩很差的孩子,是否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其实他们对老师、同学充满渴望,渴望被老师关注,渴望被同学认可,渴望自己的成绩大幅度提高,成为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然而我们又有多少教师真心赞赏过学习差的学生。所以我很佩服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师,正如他所说“美丽的大自然,不仅有百般红紫,更有芳草萋萋。牡丹、腊梅固可入诗入画,连天芳草亦是人间美景。

成绩好的可能会前途无量,成绩差的,如果专心于买一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即便毫无特长,如果有一颗乐于助人的金子般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也可以弥补成绩不好的缺陷。所以我想呼吁我们做老师的,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精选篇5)

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20__年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走上三尺讲台已有十几个年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学记》曰:“是固教然 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正如培根所言:“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有人云,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就成了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也让我收获颇丰。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做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都会有很大的伤害。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

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本书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努力提高上课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合设计课堂结构但有时教学实绩并不是非常突出,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百思不得其解。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一书,听过那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我忽略了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不处好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你讲得再精彩,也是孤芳自赏。因此,我们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地耕松、耕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想:使每一个学生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读过这些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应该知道并应该做到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24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