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学习心得 > 读书心得 >

名著的读后感心得

时间: 小龙 读书心得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题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传唱着。这句诗出自于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作者对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前几天,我刚读完《红楼梦》。第一次读时,那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清高,宝钗的大方,凤姐的见风使舵、心狠手辣……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就是这样解的

但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识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了,他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回想的黛玉初进荣国府,府中上上下下,都一片欢迎。然而,当她父亲死后,那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便一点点冷淡下来。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当年所吟唱的诗句一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玉黛林中柱,金簪雪里埋。——后记

名著的读后感心得篇2

我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鲁宾逊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鲁宾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这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宾逊是一个善于帮助别人的人,他从一帮食人族手中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就成为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鲁宾逊还教他学会了说英语。不久,他又从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几个俘虏,和他们一起劳动,共同生活。后来,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荒岛,鲁宾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返回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宾逊从落难荒岛到返回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

看完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陷绝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

名著的读后感心得篇3

总不会去看《飘》,它很显眼但让我很害怕,因为它的厚度。第一次决定让《飘》离开书架是在观看了电影《乱世佳人》之后,近4个小时的电影正如其近千页的著书,只要你开始迈入,开始欣赏,其长度或者说厚度便让你的胆怯之情消失殆尽。我向来最怕看外国名著,难记的人名、多线的人物关系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总是让自己放弃接受外围著作熏陶的机会。不过,《飘》是除《巴黎圣母院》之外,又一本让我喜欢上的外国文学。

说《飘》“厚实”,一点也不为过。不仅是指它的页数多,更是指其覆盖面的广——政治、经济、道德、爱情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作品。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庄园主小姐Sarlett(斯嘉丽)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的纠缠为主线,伴随战争发生后的各种变迁,奏响一曲人类爱情的绝唱。其堪称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影片亦成为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

相对于《飘》,它有个更为熟悉的名字——《乱世佳人》,不过,后者的命名过于直白,且直指主人公斯嘉丽;(读后感 )而前者更具内涵,更富想象力。无论爱情、梦想,还是一种文明,乃至一个生命,都终有随风而飘、而消失的一天。

主人公斯嘉丽的前两段婚姻,一个是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elaie(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斯嘉丽成了寡妇。另一段是为了重振破产的家业,此骗取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和自己结婚。这两段婚姻中,斯嘉丽都是不幸福的,因为她的心里一直都藏着一个人-Ash-ley(艾希礼)。尽管艾希礼已经与梅兰妮结婚,斯嘉丽还是抱着“艾希礼是爱我”的幻想,导致真正爱她的和她所爱的Rhett(瑞德)离她而去。小说中艾希礼的爱对于斯嘉丽来说,就像一个“逝者”,已经飘远,远得那么缥缈、虚幻、不真实,却一直被斯嘉丽追随,空虚地缅怀爱情。她感情的悲剧,提示我们:总说逝者如斯,当不舍昼夜地来到的那么一天——梦想被现实打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梦想;抑或是爱情面临抉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掂量和权衡;抑或是突然发现原来死亡离我们那么近,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看清一切然后悲观空虚不知所以地活下去?还是抛开死亡这一终端,“盲目”地积极活下去?面对“逝者”,是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重新上路?

或许,这就是《飘》这本著作,除去爱情、政治、社会、道德之外,更深层的思考。

小说塑造的斯嘉丽是刚强的、坚韧的、虚荣的、贪婪的、残忍的、自私的女人,但时代的变迁,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成长。她勇于承担责任,她敢爱敢恨,让我实在佩服玛格丽特·米切尔女士能将她塑造得那么鲜活,那么有血有肉,不愧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

小说结尾写道:“……无论如何,明天总已换了一天了。”在开头,斯嘉丽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所有的爱,所有的恨,很可能只需一缕阳光就可以消融,也很可能像平行线永不相交。所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拥有的人,因为我们总是并不确切知道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太多的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泰戈尔有一句诗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历尽沧桑,才学会忽略过去,因为——“Trr is ather day”。

《飘》实在值得一看,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感慨。

名著的读后感心得篇4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的书,知识非常丰富,语言特别有趣,读起来特别过瘾。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无论强大还是柔弱,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虫,这些飞行于天地之间,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与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过它们。因为: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读了这本书,心中深深受了感动,原来众生平等,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

你听,尽兴弹琴的蟋蟀,狂热唱歌的蝉儿。你看,优雅翻飞的蝴蝶,身影矫健的蜻蜓,它不是都显得很快乐吗?在这个动物王国中,一汪水洼可以养育许多蜻蜓或是影子幼虫;一滴露珠就能滋润一只小甲虫,一块石头下的缝隙就能成为一对蟋蟀提供一个安乐的家,昆虫无处不在地谱写着或艰辛或顺利的生存的故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它们的笑声和窃窃私语,忽视了它们的舞蹈罢了。

读完《昆虫记》,才真正感悟到生命是平等的。

名著的读后感心得篇5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2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