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学习心得 > 读书心得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

时间: 小龙 读书心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精选篇1)

_年9月,教师节,刘书麟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回到垂杨柳中心小学,找郑丹娜聊天。

刘书麟是郑丹娜教过的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她是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如今16年过去,他已然大学毕业,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

那时候,刘书麟是班上最淘气的小孩,因为不懂和同学们相处的分寸和方式,经常制造矛盾。

在班上,刘书麟有一位“宿敌”,两个人从学前班起便是同学,但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

郑丹娜找到了刘书麟的妈妈,两个人一起想办法,然后对两个小孩说:“马上要过圣诞节了,阿姨单位有一个活动,送给孩子和孩子的好朋友一个礼物,要求是这个好朋友必须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并且从来没有发生矛盾的。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时间,你们要不要争取一下啊?”

刘书麟回忆,那一个月里,每次两个小孩想要互相计较时,想起那份快要到手的礼物,就算了,持续一个月,两个人没有发生任何摩擦,圣诞节当天,如愿拿到了礼物。没想到的是,两个小孩真的成了好朋友,一路成长。

十几年后的聚会上,师生重逢,再次说起当时的事,刘书麟这才知道实情是老师和妈妈的“计谋”。

在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校区有一个景观,是逗号形状的水池,郑丹娜解释,小学就是一个人教育生涯甚至整个人生中的一个逗号,是一个孩子幸福的基础,小学不仅为知识奠基,还为性格、心理,甚至生命态度奠基。

“学校的一个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培养成孩子。”郑丹娜说,“不能因为繁琐的作业、考试、升学,忽略了生命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童年的快乐时光,足够善良去接纳别人,也足够个性去发展自我。”

如今的刘书麟在公司“懂事、细腻、为别人着想”,在曾经的同学眼中则是“像换了一个人”。郑丹娜说:“因为你有一个好妈妈。”

聚餐结束的晚上,郑丹娜收到刘书麟发来的微信消息,男生写了长长的一段话:“您一直说我有一个好妈妈,其实我很感激您是我的小学老师,基本上每一个让您费心的故事里都有我出现,但您能一直对我悉心关照,让我成长道路顺利通畅,正直善良。再见到您真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精选篇2)

1993年,郑丹娜走出校园,被分配到垂杨柳中心小学。第二年,学校就安排她做班主任。“特别希望我带的班能让所有科任老师说好。”郑丹娜个子不高,又比较腼腆,为了树立威信,她经常把自己武装成一副严厉的样子,在孩子面前轻易不露笑容。

“学校要求靠右行,我就跟孩子们说必须用右手摸到右边的墙,摸到墙才叫靠右行。”郑老师说,对于学校的要求,她都严格贯彻执行,每节课间她都会站在孩子们身旁监督提醒,哪怕是上厕所或是喝水,就两三个人,在她眼前也是自动排成行。“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我带的班总能拿到流动红旗,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我当时以为这都是我认真和严肃的功效。”

正当郑丹娜沾沾自喜时,一个孩子的问题,让她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那是一次与孩子们闲聊,有个小姑娘问她:“老师,您今年多大了?”她肯定夸我年轻漂亮,于是说:“你猜猜?”她说:“我猜您今年60岁?”郑丹娜顿时吓了一跳:“我当时不过20出头儿,她为什么看我像60岁?”孩子说:“我爷爷就60岁,我爷爷特别严厉,他从来不爱笑,您也不爱笑。”

听了孩子的话,郑丹娜顿时觉得脸红。一旁有个小姑娘接过话说:“老师,其实您笑起来特别美,我们喜欢看您笑。”听了孩子们的话,郑丹娜才第一次意识到,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是爱笑的老师、对他们亲切的老师,“我的目标应该是努力让孩子爱上我,而不是简单的让他们怕我。因为孩子爱上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才能爱上这所学校,爱上学习,爱上我所教的学科。所以,我也从这一天开始,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我也把它称为我的工作原则———微笑从教。”

为了能读懂学生的心,郑丹娜俯下身来,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我常常和学生们分享我童年时候的故事,甚至是自己做过的一些傻事,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也会犯错,给了他们一份勇于面对错误和改正的决心和动力。”通过这样的试验,郑丹娜发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潜藏的需要、感受、渴望特别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他们。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精选篇3)

做一名教师,是白恒云儿时的梦想,毕业后,白恒云来到李元寨小学任教。赴校报到那天,眼前场景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教室是租用的破旧民房,院内坑坑洼洼,风起扬尘,雨落和泥。除了硬件差,更大问题是,学校的师资缺乏,生源流失厉害。很多家长因不放心而不愿把孩子送到这里。

一腔抱负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有的孩子缺乏管教,也不讲究个人卫生,他们在土里泥里嬉笑打闹,脏得掉渣儿。再想到一同毕业的同学,有的选择去城里工作,收入不菲,而且眼界开阔,她曾一度打起退堂鼓。

面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苦苦挽留,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白恒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苦点儿累点儿算什么呀?她也是从农村里成长起来的,她最明白,知识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的意义。她决定留下来。她主动请缨,担任毕业班的语文课。备课、批作业、组织课外活动……她把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寒来暑往,早来晚走,从不落下一节课。

简陋的校舍里,白恒云就像一粒顽强的火种,和同事坚守在落寞的乡村,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一遍遍点燃身边这些懵懂孩子的希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精选篇4)

仲夏时节,阳光火辣辣地倾泻在中国西北的关中平原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正带领团队在一片仅数亩大小的试验田里进行麦收。

“这些小麦的后代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植,满足他们国家小麦高产、优质的需求。”张正茂戴着遮阳帽,穿着运动鞋,小心地在拥有3万多种育种试验材料的试验田中穿行。

“去年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中的春小麦种子,有4个品种表现突出,比如‘西农10号’较当地品种增产28.6%,‘西农12号’增产超过20%。”张正茂说,“我现在正在育种的高代小麦,具有抗旱、抗寒等性状,随后将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种植试验。”

说起“走出去”,杨凌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丝路沿线国家,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成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内引外联的杨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杨凌紧抓“上合”机遇,着力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

3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聚焦“交流、培训、示范”核心功能,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型农业合作新格局,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成运行,先后举办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粮食安全研讨会、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减贫合作与乡村发展”论坛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30多场次。先后承办了商务部、科技部援助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培训项目120余期,为110个国家培训了3200多名政府官员、农业科研人才。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远程技术讲座21期、参训学员达2.4万人次。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正在绘就出一幅“立足中国、辐射上合、联动周边、面向全球”的农业国际合作新蓝图。

随着自贸片区、综保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相继落地,杨凌正在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开放格局。至今,杨凌已经与7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入区外资企业85家,其中合资企业17家,独资企业25家,分支机构22家,外资企业再投资企业21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49亿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介绍(精选篇5)

一座座大棚巍然屹立,整齐有序;一枝枝藤蔓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一个个南果北种在杨凌引种成功,新农人喜笑颜开……在陕西杨凌,随着一座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投用,新时代下农业在这里迸发出“新活力”,农业变“潮”了,农村变“靓”了,农民也搭上了致富“列车”,奔向了幸福生活。

7月初,在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一垄垄整齐的火龙果树绵延至视线尽头,有的果枝刚长出新芽,有的已挂出果实。工人们在进行剪枝、修芽等管护工作,基地负责人王艳正端坐在手机屏幕前,对着镜头直播。

,王艳和丈夫带着种植火龙果的经验,从海南回到杨凌,利用杨凌科教资源优势和在海南掌握的种植技术,在杨凌成功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火龙果。

在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余年的奋斗,如今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了155亩,品种多达20余种。基地也从刚开始的单一采摘到现在的多元化经营,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一个小枕头,蕴含大科技。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一个棚内数千个“小枕头”整齐有序的排列,“枕”上秧苗静谧的吸收着养分。这里面种植的西甜瓜、西红柿、黄瓜等果蔬,要比直接种植在土壤中高产很多倍,而这个“小枕头”正是杨凌“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杨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如今不仅惠及着杨凌农民,也被推广到了全国更多的地方。

“正是靠着创新驱动发展,杨凌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路径,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说。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先正达、科迪华、恒大、绿地、万达、华为以及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杨凌,杨凌已成为海内外企业争相投资的热土,结构优化、价值高端、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正在杨凌加快形成。

25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