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挪威的森林心得
读挪威的森林心得篇1
按照事情发展的某种秩序,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肯定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正如书中所言:“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这本书是一卷薄薄的剪纸,精致极了,简直是晶莹剔透。那些青年男女,一个个位于记忆的远处,如同站在远端的舞台,因为时空的距离,个个恍如仙人,除了“性”,除了“爱”,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哦,原来我的记忆的确正在步步远离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渐远离自己一度站过的位置一样”。
故事本身不优美,那么多年轻、优秀的生命,木月,初美,直子,直子的姐姐,当她们“来到人生的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好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断了生命”。“永远的十七岁”,但是某种东西消失了,更多的东西消失了……村上的文字却是那么的美。“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地上一般”,“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还有那谜一般的直子,“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啊,梦中的江南女孩。
读挪威的森林心得篇2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作品,甚至是第一次读日本文学作品。其实这本书已经在我的读书清单里面不声不响地躺了很久,可是因为书名看起来没有那么有趣且我总把时间花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几乎已被灰尘掩埋掉。直到那次图书超低折扣促销,我抱着一定要赚点便宜的心态走进书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本书。好像有一双手拭去了那些纷扰的浮尘,迅速拿走一本,完成结账,一气呵成,内心还沉浸在一种类似失而复得的喜悦之中。
之后的日子,常常花出很大部分午休时间阅读这本书。教室里人很少因此很安静,午后的光线正好,营造出一个十分适合阅读的舒适坏境,插上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慢慢读上几页之后再带着书中的温柔抱着喜欢的龙猫抱枕睡个午觉,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不过如此。每天几页,书签插进的页数慢慢变大,一本书就这样渐渐读完了。
村上春树的文字很美,但我总能感受到孤独。主人公渡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普通人,孤独而无奈,不被人理解也不求别人理解。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人,在空虚迷茫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自我,因此即使身边有许多善良的朋友,也还是常常伴随着一种孤独。书中所写的其他人,都是具有优点和缺陷的。纯洁无瑕但自卑封闭的直子、热情公道但沮丧无力的木月、能力出众但不负责任的永泽、“不完整”的玲子、优雅亲和但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初美,但绿子除外。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绿子。生活给绿子带来了很多挫折,但绿子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相反,她在这些坎坷中愈发乐观坚强,绿子身上永远存在着的开朗与活力,给这本稍显阴郁的书带来了珍贵的阳光般的生机。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渡边的许多朋友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杀而死,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本该好端端活着的青春年纪。“少年时的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现在的我还很年轻,不能完全体会作者书中更加深邃的思想,等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的时候再次回甘,应该会理解地更加深刻。
读挪威的森林心得篇3
20岁如果是最美好的年华,那这本书会告诉我,20岁,我们还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无奈,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同时年轻的我们有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这部由村上春树所写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是那样的平缓舒雅,动人心弦,却有这淡淡的悲伤。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组成了村上春树的世界,这或许是个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泪水抚平会发现这里的清晰,这就是一种感动。
渡边、绿子是现世社会里两颗绝无仅有的璀璨明珠。他们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觉,不会因为内心感觉奇特、“肮脏”、自私而刻意压抑它们,他们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现世道德的力量。他们不会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别人把他们看成是怪人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怪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如此.
只是渡边与绿子获得尊重自己感觉的途径不同。绿子尊重自己的方式仿佛是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不隐瞒自己的感觉,不用非此即彼的现世道德约束自己,是绿子与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绿子尊重自己的感觉的途径,也是她深深吸引渡边之处。
渡边天生淡定从容,现世规则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里,既也善也无恶,既无好也无坏,既无忠也无奸,他“既不辩护也不解释”。他像海上一叶小船,既无帆也无升帆的欲望,只任海风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个角落。他在哪儿都是他自己。
渡边选择绿子合情合理,只有绿子才是渡边内心感觉的栖息之地,绿子是渡边自我的实现之地。一开始,渡边以为自己只会迷恋纯而美的直子,但渡边最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对绿子说:“但见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识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坚持到现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实在孤独得好苦。”
读挪威的森林心得篇4
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挪威的森林》终于被我看完了!
《挪威的森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本书,几次在书店也都有想买的冲动,或许是那时民族感比较强因为作者是日本人便一直拖着没买,后来因为找不到喜欢的封面,又拖了下来。今年寒假实在没忍住到底还是买了。
虽然以前就听人说起过这本书里面有开放的情节,也有心里准备,但是真正看到了之后还是有些尴尬。不是接受不了,毕竟都是19岁的人了!以前看的书就算有类似情节基本也会一笔带过,决不做过多的形容。看得出译者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极力想掩盖这一部分但为了不破坏结构该保留的还是保留下来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感叹日本民风开放,文风也如此。
小说让我印象深刻的也不只有开放的文风。男主角的感情故事是一大看点,但我不在意这个,毕竟是爱情小说,感情不曲折还说的过去吗?
木月是这本书里第一个死的人,但我感觉他好像一直活着,像一缕魂飘荡在这本书的每一页,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甚至侵入我这个读者的大脑,让我感觉他好像真的存在。惊叹村上的笔上功夫,如果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是达不到这种境界。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年少时遇见这么一两个人。你对她(他)付出了很多注意力,知道她今天穿什么,知道她喜欢什么颜色,知道她的行为习惯。但就是这样的人有一天会突然悄悄的离你而去,然后留下自己一个人回忆。那时突然发现原来孤独是从美好的回忆里生出来的。
敢死队是我认为和木月对立的人物。用上了发条的机器形容他我觉得很合适,只要发条转足了他就根本停不下来。全书他是一个很轻松的角色,浑身散发出不自知的喜感。男主角每当快心烦意乱就想想他,然后“噗嗤”一声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快乐的回忆总能冲散忧愁。虽然他也离开了,但他没有选择死亡,我相信他会活着而且有很规范的生活。他也确实活着,活在全书,活在我的心里。
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和朋友交换了意见,她说:“村上笔下的世界都是荒唐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也在分裂自己”。书中每一个角色我认为都是对立的,例如:直子和绿子、木月和敢死队。。。玲子算是一个缓冲,确实在这么极端的精神世界里如果没有一个缓冲那会让人很受不了。
永泽是个我想成为的人,做什么都可以凭喜好去做最好,他追求的世界只有自己很难容得下旁人,他的三观不是每天柴米油盐,他永远不会停追求的脚步。我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但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不可能只为自己。我很喜欢初美这样的人,她是所有少年憧憬的类型,来源于内心的冲动、饥渴,她的吸引力由内而外,只是端坐着就像被太阳染红的柔和的云引人注目!但最后云还是散了,我第一次这么清楚的感受到什么是瞬间美丽,是被时间擦去的红色晚霞。
全书有许多过场人物,他们出场很有气氛,但并没有存在多久。人这一辈子遇见很多人,有些人你认为自己会和他发生很多故事,其实并没有,彼此只是过客或许会留下印象这么简单。
这是本由人组成的书,每个人都会选择不通轨迹,一群人散了一段故事也就结束了,但会有新的故事。而在故事结束之前我们能否有勇气留下适合自己的人?等到了最孤单的时候心里最需要的是谁的慰籍!渡边在最后在机场的人群中,躲在电话厅里呼喊着绿子。我很欣慰他在最后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对方也回应了……只是直子。
爱上一个人会把她放在心里很久,即使从来不提也不会忘记对方名字。我不认为这是对现任的不忠,因为有了对方才有了现在的自己。一起经历的事很久不去想肯定会很模糊,可人不能永远只为过去活着。还是要走出来,也不必担心那些离开的人,用一颗坚强诚实的心让他们活在自己心里!
读挪威的森林心得篇5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提笔之际,《挪威的森林》还置于我桌子的左边,那一口寻不着的井。最初趋使我去阅读它,是它的不可忽视般的知名度。名着名作,大多都得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下来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里,仍能被人所称颂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花开了四次,落了四次,树叶绿了四次,又黄了四次。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至后记时,脑子里勾画出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又欲罢不能彼此依偎的不完全的人性的善与恶,并且忍不住拿来对照自己。按照正常的思路,下一步应该把我生命里的每一个女孩以回忆录的格式写下来。可我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不是在写言情小说,况且我还没有缺心眼到那个地步。每一个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我生命的女孩,也不管咱们是不欢而散还是逐渐平淡还是你只是路过或者说是现在还持续着持续着。我都要深深的感谢你,感谢你能陪伴着我的生活不寂寞这感谢是真心的且不矫情,好了,煽情到此为止,本文的正题是《挪威的森林》读后感。马克思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物质的世界里,你是遵循现世的规则还是尊重自己的选择?是追求外部的认同还是直面内心的感觉?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还是清醒于内心的呼唤?内心的感觉经常会和规则,外部,道德相冲突。徘徊之间,几乎会丧失对自己感觉的认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觉还是欲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守还是该退?甚至会认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与人群格格不入,为社会所不容。
木月以为放弃自己就可以赢得世界,于是他把管子一头接到了汽车排气筒上,另一头接入汽车,然后发动汽车,以忽略自己感觉的方式换来世界的一小块位置。渡边尊重自己的感觉爱上了直子,他遵循等待直子的诺言,而直子却自杀了。“如果木月还在人世,我想我们一定仍在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渡边只是木月的影子。所以这句话可以换成“如果渡边君仍在等我,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到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与不幸在于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在于有没有人爱她。那些不尊重自己感觉的人,经常会戴着面具和另一群戴着面具的人交换污秽混浊的脏空气。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觉事关生命和轮回。《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为两类: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树让不尊重自己感觉的人都选择了自杀。可能他认为不尊重自己感觉—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条,或者说失去自我的人虽生犹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没有客观,只有主观,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让客观世界存在有意义,除却自己,世界再怎么精彩怎么无聊都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