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心得
心得可以记录学习或工作的过程,包括学习或工作的内容、方法、思路、问题、收获等,有助于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经历。怎样写《在人间》心得?这里提供《在人间》心得分享,供大家参考。
《在人间》心得篇1
《人间值得》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碗心灵鸡汤,更是一剂良药,因为在遇到它之前,我确实是觉得人间是那样不值得!成年人的生活一地鸡毛,有时候崩溃就在一瞬间,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事、育儿的烦恼让我不禁怀疑人生的意义;生老病死这些无法阻挡的事情又让我感到恐惧,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抑郁,站在阳台上光想往下跳,看见河水就会想到如果我跳进去会怎样,但我始终没有这个勇气,恐惧、焦虑就像魔鬼一样如影随形,让我感到窒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担当者的橡果学院和教师共读会,没有什么高大的理想,只是想让自己忙碌起来,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慢慢地,我读进去了,夏洛和威尔伯之间深厚的友谊感动了我,虎斑猫与白猫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感动了我,青蛙和蟾蜍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感动了我,纸袋公主的勇敢与坚强启发了我。我也慢慢感受到,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值得留恋的,我下定决心: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我,我也不能放弃我自己。于是,我逐渐苏醒过来,我把读书当成是治愈自己的良药,我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后来我才发现《人间值得》这本书里的一段话正好印证了我这一时期的生活:“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
“尽量减少胡思乱想,不要闲着,而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不被负面情绪影响的最大秘诀就是好好生活。”
“一切,只有靠我们自己解开。”《人间值得》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要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不抱怨、不奢求,活在当下,不要因为某个“烦恼”而感到“人间不值得”,即便有烦恼、有苦痛,人间仍然值得我们来过。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我喜欢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这本书不是那种言语的说教,而是那么平淡、真实、接地气,读这本书,就好像在和一位智者谈话,她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中村恒子,是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行医70年,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备受患者信赖、愿意对其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她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她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句话概括: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她既不潇洒,也不高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做好眼前的事,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执念。无论何时,她都是一副坦然自在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这样活着便很好”。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是多么地狭隘、愚蠢,为了一些琐事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是多么不值得!“能够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于是我把自己微信的名字从“凌云之志”改成了“平常心”,还上传了一张小和尚躺在荷叶上的图片,告诫自己很多事情是我们自身无法掌控的,顺其自然就好,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看淡所有人间事,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二、这本书就好像是一盏明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我陷入迷茫的时候,它总是在内心深处提醒着我,指引着我。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好好干,多攒几个荣誉,把职称评了,也因此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值得,就像恒子老师说得那样:“如果被权力、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紧紧束缚住,在工作中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快就会疲于应付。如果期望过高或心思太重,就容易失望或焦虑。”恒子老师从不和别人比较,“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所以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尽心尽力就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即使不来,无需挂怀。当我敞开心扉,不再执着于名利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那么轻松,那么快乐!
有时候在家庭生活中,总想着让家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如我早上六点起床,想让老公陪我出去走走,锻炼锻炼,但他总是起不来,我心里就不高兴,郁闷好几天;对孩子,我想让她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自己的书本和作业都整理的井井有条,一看到她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会着急上火,总想着是为了他们好,想让他们按照我的意愿来做,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女儿在日记中骂我是“神经病”,气得不行,真想痛痛快快揍她一顿,可是后来又放弃了,我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沙发上,眼泪和无助陪伴着我,想找个人哭诉都不知道该去找谁,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我的高压政策最终伤害了我。“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想要改变他人是不可能的”“用尽千方百计,耗费几年或几十年想要改变他人,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要是有这些精力或想法,倒不如做一些协和实际的事情。”“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尝试作出改变,不再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望,慢慢地学习放手,学习互相尊重,学习保持适度的距离,去寻找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当我不再执着于这些事情的时候,身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甚至,我会发现生活中原来那些令人讨厌的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
三、这本书好像一剂良药,拯救了焦虑、恐惧的我。
年近不惑,也经历了一些迎来送往,生命的无常平添了几分伤感,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每每看到有人离世时总会难免想到自己的亲人,甚至想到自己,心中充满恐惧,有时候半夜都会被自己吓醒,就像恒子老师所说的“想得太多,反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安和恐惧。”
我很焦虑,又不知该向谁求助。恒子老师给了我一剂良药——
“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这是必然的,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和逃避的;“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担心死亡来临、提前做好计划终究无济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诉家人,其余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可以。”这番话警醒了我,想那么多干嘛,“忧虑未来于事无补,谁也无法预料未来。”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不是很好吗?让心归于平静,让生活简单一些,遇到困境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然后鼓起勇气,让自己可以“继续努力”!当我们放下执念、心无挂碍,当身边的琐事无法影响心情的时候,那种释然、那种随性、那种轻松,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就好!
最后,真心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您,愿智者的叮咛能为你解脱俗世的烦恼,愿恒子老师的人生智慧能带给你快乐的生活。未来岁月漫长,依旧值得期待。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历遍山河,依然觉得人间值得。
《在人间》心得篇2
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在人间》,你才能真正地了解19世纪末期沙皇统治俄国时的黑暗和猥亵,龌龊。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在读这本书的第一遍的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只是觉得有趣罢了。
读第二遍时,我隐约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与痛苦,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心路历程,是一种另人可怜的童年。
读第三遍时,我开始迷上了这本书。我视乎可以进入阿廖沙的人生路程,去陪他一起走过这条黑暗之路。我甚至可以进入阿廖沙的身体,去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书、一起抵挡那些恶言恶语。
多度几遍,我发现我是多么地憎恨沙皇,憎恨那个19世纪末期的俄国。同时我十分可怜那些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例如阿廖沙。阿廖沙小小的年纪就要去打工、工作,还时常被人辱骂、暴打,却一直在坚持着读书与学习,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信念。
高尔基精湛的写法,常常使我身临其境,也去想想如果当时我就是阿廖沙,我会怎么去做?
没有任何一朵玫瑰花,可以永留芳香。唯有书中的智慧永世长存!
多读读书吧,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吧!这种令人惊叹的笔锋,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模仿的;读高尔基的《在人间》,给你不一样的惊人感受;读高尔基的《在人间》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震撼。
《在人间》心得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我是在读完他的《童年》之后读的这篇小说,这是一本立志之书。他的坎坷经历,顽强精神使久久不能忘记。
我用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那种如饥似渴的贪婪心境,就像你走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美丽的地方所感受到的心境一样,总是想方设法一下子就要把它走遍。当你在沼泽地里的森林之中,沿着一个个长满青苔的土墩走了很久。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一片干燥的林边空地,那里鲜花盛开,阳光灿烂,这时你也会像着了魔似的望着它,然后充满幸福地去把它跑遍。你的脚每一次触到这肥沃土地上柔软的青草,你都会暗暗地感到高兴。这是高尔基读普希金的长诗时的感受,也是我读《在人间》时的感受。
高尔基家庭贫困,父亲死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没过几年母亲也死了。外祖父破产后,他不得不走向“人间”,即当时的社会,自行谋生。这时他还不到十二岁。他饱受了人间的种种苦难,在对生活感到失望时,他读到了书,从书中汲取力量,看到了期望与光明。正是由于他读到了各种各类的书,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欢乐与期望。也积累了常人所没有的经验。正像书中斯穆雷对他所说:“可是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孩儿罢了,可我呢,几乎比你大四倍,但我却要夸你,因为你不是横着身子,而是应对面正视一切,这很好!”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只要我们能正视
一切,像高尔基一样能吃苦耐劳,就必须有解决的办法。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为了学习,甘愿承受凌辱,饥饿,甚至毒打。我们成人也应当有抗压精神,不让外力打到自我。我们也应当善于读书,让知识武装自我我们的头脑,让书充实我们的生活。
一本好书胜过千言万语,这本书就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