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热点文章 >

三伏天如何划分的

时间: 文轩 热点文章

三伏天如何划分的?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为三伏。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时期,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农历7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7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初伏,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末伏,也叫终伏。

三伏天吃姜的正确吃法

姜一般指生姜,三伏天吃生姜的正确吃法一般为煎汤内服或捣汁服。

生姜,中药名,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还可解鱼蟹毒。其说明书表明该药物的服用方法为煎汤内服或捣汁服,因此一般认为三伏天吃生姜的正确吃法一般为煎汤内服或捣汁服,具体应遵医嘱。

服用生姜可能会导致烧心、恶心、呕吐、胃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该药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对生姜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服用生姜需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避免服用;避免吃烂姜、发芽的姜,也避免晚上服用;如服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及时就诊。

如需服用生姜,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耽误病情,导致不良的后果。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中暑的症状

1、中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头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二、临床分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们通常会出很多的汗、而且会因出汗而感到口渴、无力,严重还会出现眼花、耳鸣、恶心等现象。

2、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

(2)中暑衰竭

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

在因天热而大量出汗以后,只是单纯的饮入大量的纯净水,而不补充体内盐分含量也是不行的,因为只要血钠降低,血钾也会一起降低。患者口渴。

(4)日射病

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三、、中暑检查方法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3、心血管检查。

4、CT检查。

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四、治疗中暑

注意天气变化

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不要到户外活动;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

注意室内通风

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不要超过28℃,但不要低于24℃,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响排汗,易中暑。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

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曝晒;能游泳最好,划船、趟水也可以,同样要注意防晒。

合理补足水分

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含糖多的饮料、牛奶饮多了易产气、腹胀。可喝一些鲜果汁。

宜吃防暑饮食

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汤、盐水虾、清蒸鱼、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

2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