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培训心得 >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

时间: 新华 培训心得

电影终归是电影,不可能完全按照历史重演,再说历史早已成为过去,很多细节的真实性很难考证,电影最终的目的是票房,所以一定会添加修改一些情节。但这部片子大体把当时的真实情况还是反映出来了,可以说是尊重历史的。看到很网友骂这部片子,有些考证帝举了一堆例子来指责电影与历史不符,就好像对着一头驴子品头论足,说这驴子哪里哪里都不像马,看似有理,实则让人蛋疼。这个现在是部分国人的通病,但凡国产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一大部分人出来指责。个人觉得此种做法有好有坏,不要过分就好。近年来日本动漫,欧美大片对我们年青一代发挥了及其重大的积极影响。我们特殊的国情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病症决定了今天的国人很难创作出与国外经典相媲美的作品。这一点我们不该去抱怨,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人性,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当你做到这些,就会理解今天的中国。

言归正传,当时社会背景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打造的北洋水师,都是从福州船政局毕业,国外留学回来的学生做舰队指挥,整个海军制度都是复制英国海军的,海军章程、军衔称谓等翻译过来大致改改就自己用了,把英国的军官请来训练中国水兵,配备着国外买回来的定远号镇远号这类大军舰,当时中国的北洋水师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最强海军舰队。日本开战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不会战胜中国的。而清政府内部贪腐根深蒂固,内耗众生,加上花巨资建颐和园、修三海,国库频临空虚,高层处于一种无知、自满的状态下。所以用于维护海军的军费、战备物资等就可想而知了。还有国人自满自大的民族劣根性,海军学会开船后就把国外请来的总教习琅威理赶走了,北洋水师内部开始松懈,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困境。后来开战,邓世昌的致远号各个密封舱的密封圈都老化了,被一颗鱼雷就打沉了,邓世昌自杀了,丁汝昌、刘步蟾、林永生战败后都自杀了。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篇2

《甲午战争》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中国的科技十分落后。有一次,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海上挑战。慈禧太后十分生气,便出动了当时最强大的北洋舰队,可是因为清政府不给北洋舰队维修、改造费,再加上日本花了很多的积蓄购买战舰。在甲午战争上惨败……

看了这部作品我想,慈禧太后实在是太可恶了,为了自我能玩儿好,将国家的钱全部花在了她的的吃喝玩乐上,使全国腐败,经济落后,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如果慈禧太后肯将那些钱用在祖国的事业发展上,我们也许就能反败为胜了。可是那个故事只可是是民间传说的其中之一,那就让我们看看下一个故事吧!

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十分懒惰,中国十分缺失人才,再加上清政府腐败和北洋舰队的实力十分的弱小,才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

不论有多少故事都不能改变甲午战争的历史,为了让这样的历史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不断变强,成为世界强国。大家一齐努力吧!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篇3

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七日中午,北洋海军舰队在黄海遭遇日本舰队来犯,双方展开了激战,战斗异常惨烈,以至邓世昌"大将怒沉舟",全舰将士为国殉难。

看到那里,我悲愤难抑,泪流满面。我们国家有如此英勇的将士,为什么还惨遭失败?我认为首先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密不可分。

中国看起来是一棵庞大的树,但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政府官员掏空了树心,风雨一来,便弱不禁风。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僖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无法更新装备,弹药也严重不足。战斗在即,北洋舰队才匆匆从德国加急购买炮弹。将士们拼着老命将炮弹打进了日本军舰的弹药,却没有炸沉敌舰,因为那压根儿就是一臭弹――打不响的。

树虽然被掏空了,但还有些忠心的根牢牢抓住土地,不让风将树吹倒。北洋舰队上的官兵去英国留过学,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吉野号舰长和他们是朋友,劝他们投降,但他们却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舰在人在,舰亡人亡。"就这样,很多将士和舰队一齐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在海洋的胸堂中静静地守护着国家的领土。

有英雄如此,北洋舰队仍败走麦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励精图治。为了富国强兵,明治天皇捐出了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甚至拿出了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终一个铜板。

敌强我弱,敌俭我腐,这就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影片中,随着军舰的沉没,战争的硝烟慢慢离我们远去,但其中有一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邓世昌一手拿冲锋旗,一手把住螺旋桨,开着致远舰朝吉野号撞去。他长发飞扬,一脸悲愤,为祖国为人民,他的眼中射出坚定的光芒。那光芒,耀眼得能够把太阳比下去。在滚滚浓烟中,他似乎能够永远屹立不倒!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如今虽然战争不再,但依然到处都充斥着弱肉强食,要想不再被欺负,不再挨打,仅有富国强民,才能使中华民族昂首立于世界之林。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篇4

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也慢慢地变得不再平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样感觉,其中有对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的愤怒,有对大清国贪腐不知国之将亡的失望,有对一心救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走向失败勇士们的惋惜,更有对泱泱大清王朝却被侵略者如此不堪一击打败的心痛......观看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流泪了,我内心再怎么为参战的勇士加油也是徒劳,历史已经注定,我们败了,败了。我在想是什么让这条东方巨龙如此的不堪一击,难道它真的是沉睡了吗?

正如电影中所表达的,每一场战役都会改写两个国家的命运,重写他们的历史。世界万物都有一个定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腐败落后的必将被历史推翻,换一个角度想,甲午失败未必是一件坏事,它用鲜血给了世人一个沉痛的教训,它唤起了更多人们的爱国情节。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清朝更多钱财还不断地流向贪官污吏流向那些华而不实的面子装饰,也许大中国的朝政还掌控在那垂帘听政的太后手里,也许慈禧高官们还在夜夜高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我想若还是这样,给我们沉痛打击的远远比这甲午海战来得更猛烈。所以用另一个视角看甲午,我们应该谢谢它带给我们的打击,它敲醒了我们的脑袋,让我们变得更加的顽强,更加的坚不可摧。

观之过去,思之现在,警戒于未来。我们当今社会也不乏那些贪官污吏,经常网上会曝光一些高官腐朽生活的照片与实例,我身边的小愤青也越来越多,国家颁布的一些政策也会引起人民的抱怨,我想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我们当前社会现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什么问题话不多说。我想说如果我们当今的国家不清廉执政,不勤于为民造福,也许昨天的甲午就是我们明日的甲午。

希望我们都把过去的历史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奋发向上。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清廉执政与民同心。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得到更多他国的尊重与敬畏。希望我们中国这条慢慢崛起的东方巨龙永远屹立不倒。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篇5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可是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气,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必须要打掉倭寇。”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齐,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

《甲午战争》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

甲午战争心得体会篇6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高中殿堂的学子,应该还依稀记得中国近代史上那几次流满中国人鲜血的战争吧?战争是参残酷的,如当头棒喝一般打醒了中国人。然而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已无法体会敌人的残忍、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后,但电影给我们呈现了一场体现中国人铮铮傲骨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海战之前,清政府在列强的侵略之下,弊端尽显,国内鸦片横行,官员贪财枉法,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战中,中国人认识到科技上的悬殊是多么致命。于是,由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述西洋海军知识。与此同时,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从上海登上了轮船远赴英国,他们在最新式的军舰上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

而此时认识到朝廷腐败的光绪帝,立志变法图强,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花重金购买铁甲巨舰,竭力想增强海军实力,但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以至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清政府的战舰尽被用来为太后运送鲜果未归。面对日本装备精良的战舰,北洋水师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积极应战,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向敌人卑躬屈膝。他们直到弹尽粮绝、战舰沉没、英勇献身,真正让侵略者看到中国不是好欺负的,中国人不是临阵退缩的懦夫。有很多爱国将领宁愿自杀,永不低头,邓世昌、丁汝昌等就是这次海战中涌现的英雄。他们的牺牲让中国人铭记,让中国人明白不要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此时,清朝廷正在为慈禧太后大办酒宴,庆祝生日之喜,却不知这“喜”从何来!那些满口奉承之词的大臣望着那满堂红绸是否会觉得,那红色是战士的鲜血染成的呢?

中国有着荣耀的古代史和屈辱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从中体味出的道理。而今我们作为青少年,要吸取历史教训,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积极进取,创新发展,昂首挺胸的做个中国人,让“东方巨龙”腾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