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个人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日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由于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2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3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了传统的戏曲艺术,宣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对戏曲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观看了央视十一套的节目。
打开电视,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剧《赵氏孤儿》,只见里面的人物个个都画了一张大花脸,不由得让我吓了一大跳。“大花脸”中最凶神恶煞的应该是屠岸贾了,只见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铜铃眼,凶相毕露的大声询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饰演程婴的演员说道“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里面的人儿个个演的活灵活现、唱的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可我一点都不想看,心里转满了动画片。看看时间,才5分钟!心里立刻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戏曲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钟里,我几乎是盯着钟过的,我何尝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变成了铁,不停地与下眼皮打架。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仅投降,还让瞌睡虫爬上了身。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激灵醒过来,不行,还要写作文呢!我抬起头,这时程婴的妻子出场了。她上来唱了一段,然后询问程婴“孩子呢”?程婴一时语塞,屠岸贾大叫“拉下去”。这时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住了,双目也紧紧地、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还要认真几倍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喜欢上看戏,甚至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们连在了一起。当看到白发老人公孙杵为保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残忍杀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紧,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一阵悲哀。很快,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关掉电视,心想,有机会还要再好好领会领会戏曲博大精深的内涵哇!
小小的戏曲舞台,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更为广大的戏迷们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啊!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4
说起京剧,我们小朋友都很陌生。不要谈外出观看京剧表演,就是电视频道中出现唱京剧的表演者,就赶紧调换频道。因为我们总觉得京剧除了咿咿呀呀之外,很难看懂。可是这次老师组织我们去观看京剧《盘丝洞》,却大大地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我们来到逸夫大舞台,进入演出大厅。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随着剧情的发展,唐僧被蜘蛛精抓去。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那时,我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我没想到京剧竟是这样精彩,这样奇妙,这样新颖。最终,孙悟空凭着高超的本领打败了蜘蛛精,救出了师父。由此可见,演员扎实的基础。让我想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落幕了,看完这场京剧,我的感触很深:是呀,一定要让京剧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让京剧成为祖国艺术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祖国的国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5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还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各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优秀的演员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王鸿寿,刘鸿声等;武生俞菊笙、李春来、黄月山等;小生程继先、德?如、姜妙香等;旦角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等;丑角萧长华、傅小山等;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等;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等。
京剧真不愧是中国的国粹啊!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6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考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7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我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我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这天就一齐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就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就是惊人:能够以万数计!我们明白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就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明白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一样,此时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此刻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就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主角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就是女性主角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就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主角。
怎样?看了之后就是不就是觉得搞笑呢?此时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能够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主角和命运就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就是帮忙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内含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就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方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就是这么精彩,此时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期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8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9
上个星期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的作业,让我们回家学戏曲。
放学后,我匆匆回到家,打开手机找戏曲。我还没有想过要唱什么剧、什么歌曲,所以我去网上搜索。我看了很多很多东西,最后选定了唱黄梅戏。可是黄梅戏里有好多歌,不知道唱哪一个好,我只好又到网上搜索。我看了一些排行,排在比较前面的黄梅戏只有《女驸马之谁料皇榜中状元》。听网友说这首戏曲比较好学,很快就学得起。
我跑到后面的房间里,关上门,听这首歌。我听了很多遍,还是一点都不会唱。我想:这样下去不行,得试试其他的办法。我觉得可以先背歌词再学歌。于是,我就去搜索歌词。但是,我歌词也记不住。这就是那位网友说的很好学吗?我干脆闭上眼睛,跟着音乐轻轻的哼。我终于有一点会了。我还是继续哼,哼到不会跑调。我有了一点成就感。我又打开手机看歌词,一句一句和上歌词,最后全部连起来唱一遍。前面唱的有一点感觉了,但是后面还是不太熟悉。我本来想再练一下的,但是要吃晚饭了。
我匆匆地吃完晚饭,又开始练了。这一会儿,我想应该只练第二段,把第二段练熟一点。我连第二段的方法和第一段一样,所以比第一锻炼的时候快。现在,我终于可以勉勉强强地唱出来了,我要练得更熟一点。
我有点信心了,所以就打开一个录歌的软件,想要录下来听一下。开始了,我前面安然无恙地唱下来了,但是,后来很多地方唱错了歌词。我把录下来的听了一遍,然后把唱得不好的地方练了几遍。
我终于会唱这首戏曲了。
京剧个人心得体会篇10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当我唱起这个《唱脸谱》选段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剧,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一个经历了几代大师发展、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曲形式;一个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个“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一个“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在外国人眼里,京剧就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们常说京剧的服装美、身材美、伴奏美、唱腔美,真是美不胜收啊!
记得在我五六岁懂事的那年起,晚饭后爷爷经常带我去村里看京剧。那时候的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头上戴的帽子还有花花绿绿的饰品被陶醉着,深深地吸引着我。虽然听不懂舞台上“咿咿呀呀”唱的是什么,但是我觉得音乐是非常得优美,而且演员们那噪门是多么的尖锐有力,我也佩服他们有一这样的好噪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生活中京剧伴我左右,我家远方亲戚的一位大奶奶每个晚上在佛国商城大门口唱京剧,我时而不时地经常去听。大奶奶看到我喜爱上京剧,平常的日子里也教我几句。
京剧在我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快乐和美的享受,空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几句京剧。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画一画京剧脸谱。唱京剧,画脸谱,让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情趣。
我爱京剧!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好好学习京剧,研究京剧,好好地把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传遍世界各地。